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失能老年人口持续增长。2020年我国失能老年人口已达2485.2万人,预计到2050年将突破5400万人。面对日益严峻的照护压力,长期护理保险成为我国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健康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长护险自2016年启动试点以来,已扩展至全国多个地区,通过机构照护、居家上门和居家自主照护三种方式,为失能老人提供照护保障。政府通过长护险基金集中采购服务、委托经办机构监督管理、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提供服务,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服务供给机制。
养老服务是长护险制度顺利实施的关键。充足的养老服务供给确保长护险资金有效转化为照护服务,服务的专业化和规范化程度直接影响服务给付效果。同时,长护险也对养老服务具有积极推动作用:通过社会共济方式筹集资金,为养老服务提供稳定现金流;建立统一的失能评估标准,精准识别照护需求;通过集中购买链接供需,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引入第三方监管,保障服务质量。
然而,二者协同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服务供给能力不足,服务质量需进一步提升,服务监管困难,服务的均衡性难以保障。
针对这些问题,有四方面建议:一是巩固多元协作,增强服务供给;二是以需求为导向,提升服务质量;三是在资源配给方面采取差异化策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四是在监管机制方面,要强化跨部门协作并引入第三方监管力量。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