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10月,我国已有2.37亿注册志愿者和135万个志愿服务团体。通过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四方的协同参与,为老志愿服务已成为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
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是为老志愿服务的参与主体。政府有效引导并推进志愿服务实施;企业通过资金支持与技术赋能,整合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细致的服务;社会组织为老年人提供广泛参与渠道,有效填补政府和市场间的空白。为老志愿服务对象包含两类:一类是照护需求较低但有一定工作意愿和志愿服务意愿的活力老年人;另一类是有照护需求的残疾、困弱、失能老年人。服务类型和内容包括生活照料服务、健康服务、精神文化服务和社会活动参与等。
近年来,以“时间储蓄”为代表,全国各地实施了很多为老志愿服务项目,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整体来看,为老志愿服务还存在不足和短板,比如尚未形成健全的服务体系、服务参与主体面临不同挑战、服务内容较为单一且数字化水平不高以及在不同地区和城乡之间发展仍不平衡等。
为此,建议进一步深化为老志愿服务的理念,完善为老志愿服务管长远的制度建设,提高组织效能,不断挖掘服务资源、拓展服务内容,转变对老年群体的刻板印象,推进为老志愿服务的现代化进程,助力构建老龄友好型社会。
(作者系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