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标准《适老家具设计指南》正式发布,标准立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与生理心理特点,从外观材料、智能化、功能配置等维度提出细化设计要求,为适老化家具设计提供了科学指引。
在老龄化社会加速演进、居家养老成为主流的背景下,标准的出台不仅填补了行业空白,更标志着我国通过标准化手段为老年人生活品质构筑坚实保障,彰显了社会对老年群体的关怀与责任。
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对家具的安全性需求远超普通人群。标准从材料选择到结构设计,将安全理念贯穿始终。例如,要求家具边角采用圆滑处理,避免磕碰;座椅扶手具备防滑功能,辅助稳定起身;智能系统强调操作简便,防止误触风险。这些细节设计直击老年人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将“被动防护”转化为“主动安全”。标准还明确禁用刺激性材料,鼓励使用环保材质,从源头上保障老年人身体健康,让家具成为守护老年人安全的“第一道屏障”。
适老化绝非简单的“无障碍改造”,而是对舒适与尊严的深度回应。标准要求家具功能紧贴老年人实际需求:座椅高度可调节,适应不同身高与行动能力;照明设备融入智能感应,解决夜间起身困扰;床具配置健康监测模块,实时反馈生理数据。这些设计突破传统家具的单一功能,将人性化关怀融入每一处细节。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标准鼓励色彩搭配兼顾视觉辨识与心理抚慰,如采用柔和中性色调降低疲劳,通过明度对比增强空间导向性。家具由此从“工具”升华为“伙伴”,让老年人的生活空间更温暖、更从容。
适老化家具市场潜力巨大,但长期以来存在设计滞后、产品同质化等问题。标准的出台,将驱动行业向高质量、精细化方向转型。企业需以标准为基准,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出更适配老年人需求的产品;产业链上下游亦应协同创新,如智能家居、健康科技等领域与家具制造深度融合,催生新业态。标准化带来的规范效应,还能遏制低质竞争,建立品质信任,助力银发经济良性发展。
当然,标准落地还需多方协同。政府部门需强化宣传,推动企业严格执行;行业协会可搭建平台,促进经验交流与技术共享;消费者应提升认知,优先选择合规产品。同时,更需建立配套机制,如适老化家具认证体系,通过权威标识引导市场选择;将标准纳入养老设施改造规范,确保公共场景与家庭场景同步受益。这样,才能让纸面标准转化为切实保障,让老年人真正享受有品质、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适老家具设计指南》的发布,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重要制度创新。以标准化之力,为老年人生活品质筑牢保障,为产业发展指明方向,为社会文明注入温度。期待标准成为起点,带动更多领域以老年需求为核心,构建全方位的品质保障体系,让“老有所依”不仅停留在承诺,更化作触手可及的幸福现实。